搜索

教宗公開接見:在年老體弱的情況下學習為基督作見證

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的要理講授中,指出“耶穌的門徒總是前行,無論健康好與壞、身體能否自理,跟隨耶穌才是重要的:總是要跟隨耶穌,步行或跑著也好慢速和坐輪椅也罷,但總是要跟隨祂”。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6月22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論述了關於身體衰弱依靠別人照顧的主題。教宗邀請信友們,即使體力漸衰也要忠於自己的信仰宣認。年長者不應嫉妒年輕人占據了他們的位子,甚至在一連串被迫閑暇的時光中能興趣盎然地沉思、全神貫注地聆聽天主聖言,這也是生活中最好的一份。

教宗選擇《若望福音》結尾時記述的耶穌與伯多祿的對話,發揮了這次要理講授關於老年的主題。耶穌3次詢問伯多祿“你愛我嗎?”及暗示他生命結束的時日將是怎樣的(若廿一17-18)。教宗從這段對話中得到啓發,邀請衆人反省:我們與基督的關係如何?開放、坦率、直接、真情,如同耶穌與伯多祿之間的交談?還是心不在焉?我們的信仰行程是否也“極抽象和唯我獨尊,非常世俗化”呢?

教宗告誡,這不是耶穌的道路。人而天主的耶穌“行事如人、説話如人。祂有這份溫柔、這份友情、這份關懷”。耶穌不是那種“畫面上的甜美形象”,卻平易近人,“接近我們”。接著,教宗談到老年和生命的時光,闡明這是一段見證的時期。“你年少時,任意往來,但到了老年,你就不再是你生命的主人了”(參閲:同上18)。

教宗勉勵年長者,要接受衰老造成的疾病和喪失的青春活力,“即使在體弱、患病和死亡的情況下”,也要繼續做基督的見證人。聖伊納爵曾説“生命正是如此,即使在死亡中,我們也要見證是耶穌的門徒”。教宗因此强調,“生命的結局該當是門徒的生命結局,是耶穌門徒的生命結局”。

教宗表明,“上主常根據我們的年齡向我們發言”。耶穌對伯多祿的訓誡意在必須從脆弱、無能和依靠他人的狀況中“學習接受指導和塑造”。“耶穌的門徒總是前行,無論健康好與壞、身體能否自理,跟隨耶穌才是重要的:總是要跟隨耶穌,步行或跑著也好慢速和坐輪椅也罷,但總是要跟隨祂”。

“耶穌與伯多祿的對話為所有的門徒、我們眾信徒都是珍貴的教導。對所有年長者也是如此。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別人、很大程度上依靠別人創意的生活狀況下,從我們的脆弱中學習表達我們生活見證的表裡如一。”

教宗指出,如果“隨著疾病和年老,依賴性增加,我們不再像以前那樣依靠自己”,“這種情況中,信仰也會在成熟,耶穌也會與我們同在,也會湧現出在生命道路上已經活出的信仰的富饒”。但需要反思:當我們感到自己軟弱時,我們是否有一種靈性能力來詮釋那個“託付於他人,而非我們自主能力”的生命季節?

“在我們有能力積極行動的時日、在脆弱的時日、在依賴別人的時日,在告別的時日,在遠離我們生命為主角的時日,我們如何保持忠實於所生活出的跟隨行動、愛的承諾,以及對正義的尋求?”教宗表示,離開做主角的生活確實不容易。

老年是一個考驗的時期,無疑也有“非常人性化、也非常狡詐的”誘惑,力求保留自己的“主角地位”。教宗說,年長者“有時必須减少主角的感覺,必須降低自己”,接受老年應放下做主角的意識。其實,還有其它方式能夠表達自己,參與家庭和社會。

伯多祿與耶穌談話後,看到若望跟在他們後面,便問老師“他怎樣?”教宗說,他似乎在問:“他必須跟在我的後面嗎?”他必須占據"我的"空間嗎?他將成為我的繼承人嗎?這些問題毫無用途,也沒有幫助。耶穌對伯多祿的回答既坦率,也毫不客氣:這“與你何干?你只管關心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現狀,別管別人生活中的閑事。你只管跟隨我”(參閲:同上22)。

教宗强調,這很重要,“耶穌的門徒,在生命和死亡、健康與患病、取得許多成就的順利生活中,也在困難的時刻,都要跟隨耶穌”。這對我們也是如此,當我們想干預別人的生活時,耶穌的回答是:“這與你何干?你只管跟隨我。”

即使在接近生命落幕的處境下,也忠實於宣誓過的愛,忠實於所認定的信仰,這必會得到子孫後代的讚賞和上主的回報。教宗吩咐年長者要學習如何告別自己的生命,這是年長者的智慧。這需要“帶著微笑來完好、認真地告別,在社會團體内告別並在他人的伴隨下告別”。

教宗表示,年長者的生命是一種逐漸卻喜悅的告別,他們必須能夠說:“我活過了這一生,這是我的家庭;我活過了這一輩子,我是個罪人,但也行過善。”教宗說,“年長者能把他們最美和最好的一面留給我們”。年長者應總是帶著微笑注視年輕人,這樣年輕人才能將已經播撒或完成的事業向前推進。

鏈接網址: www.vaticannews.cn

2022 June 22, 15:58

最新的接見活動

閱讀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