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哈爾乏人問津之路
普拉桑蒂(M. Prasanthi)修女,SCN
對大部分人來說,前往印度比哈爾伽耶城,是在智慧樹、菩提樹的遮蔭下靈性得到轉化的途徑。然而,我去伽耶是為了報道羅斯林修女在穆薩哈爾人(字面意義:食鼠之輩)中間的使命,此行讓我得到了內在的轉化、永難忘懷的經驗。我在這次旅程中觸碰到了邊緣人的匱乏。
2023年1月份,我前往卡茲查克,那裡的穆薩哈爾人是種姓制度中最低賤的一群人,被迫在郊外生活。那是一段難忘的經歷。看到村莊及其環境的第一眼,我無言以對。我早就聽過我們修女在那裡為穆薩哈爾人提供的服務,但是現在,我第一次目睹他們的處境和生活型態的真實慘狀。
希望的燈塔
我們一抵達村莊,孩童便興奮地衝到羅斯林修女身邊。由於我初來乍到,彷彿置身事外一樣站在那裡,望著孩童、婦女和環境。我能立刻察覺到居民忍受著極端貧困和不衛生的生活條件。
孩童們衣著單薄。他們看起來營養不良、骯髒凌亂。由於周圍出現陌生人,婦女們侷促不安,用紗麗,也就是婦女的傳統服飾,遮著臉龐。儘管如此,我還是注意到孩童一見到羅斯林修女就眉飛色舞。他們跟她在一起很放鬆,因為她是他們無助中的希望燈塔。
回應當下的需求
羅斯林修女是在村莊服務的社會工作者,為沒有聲音的人發聲,幫助坐牢的婦女提升能力,教育兒童。她在伽耶的住處給弱勢孩童補課,為婦女的技能訓練中心做協調工作。
除了這項工作以外,她也走訪其他區域,以確認人民的需求。在某次走訪過程中,她在凱瓦地的裁縫中心遇見了桑姬塔和她的兒子阿比舍科·庫瑪爾。交談中,她知道了貧困的穆薩哈爾人,迫切渴望在他們當中工作。這份渴望促使她陪同庫瑪爾先生一起去卡茲查克。
在邊緣求生的被社會丟棄者
穆薩哈爾人是比哈爾種姓制度中最貧困的一群人。他們在社會、經濟體制中被邊緣化,一貧如洗,在政治上受壓迫。長期以來,他們在該邦的郊區苟延殘喘,至今貧困、沒有土地、被剝削、營養不良、旁人不可接近、識字率低、苦不堪言。
第一次踏足卡茲查克時,羅斯林修女與當地人互動,得知約有兩百名孩童缺乏適當的就學機會。雖然這些學童早已在當地的公立學校註冊,但他們受教育的程度遠遠落於人後,因此缺少謀生所需的技能。為了這些孩童的未來,羅斯林修女通過她的外展項目在當地為他們開班補課。
剷除社會不平等的工具
羅斯林修女堅信,教育是剷除社會不平等、改善百姓生活的最有力工具。但是,村莊裡沒有適合的上課地點。因此,為了讓孩子不受阻礙地繼續學習,她募集了所需的經費。孩童自己也在建設未來教室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為興建工程出一份力,搬運建築材料,包括從河邊搬運砂子過來。這樣的舉動促使修女明白孩子們對受教育的渴望。
教室一建好,修女就請阿比舍科·庫瑪爾幫忙指導孩童。除了學科以外,孩子們也通過遊戲、講堂、繪畫和歌唱等活動來學習自己的文化、基本權利、打掃衛生和實用技能。這些練習有助於賦予孩童為自己發聲的勇氣。學童在這些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使他們本身及其團體得以進步。作為印度教徒的庫瑪爾先生很榮幸也很高興能成為天主使命的一環。孩子們也相信這些努力會改變他們的生活,對他們和國家的未來有所影響。羅斯林修女想要幫助他們讀完中學,然後報名職業訓練計劃。
雖然剛在卡茲查克啟動補課項目時,招致了種姓較高階層的敵視和批評,但是羅斯林修女確實在那裡和周遭村莊促使孩童的生活起了變化。他們的生活和整個團體的命運因著她所開創的項目而得到改變。孩童感到幸福、充滿希望的表現,傳達出他們渴望將來能有一番成就,他們準備好勇敢面對人生的難題。
看到她在卡茲查克親力親為的工作,我相信羅斯林修女的一滴希望將能在社會的汪洋裡促成改變。她為被欺壓者做的服務真正地見證了一個人能在許多人生命中創造出持久改變的力量。
鏈接網址: www.vatican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