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19年的世界主教會議大會 2019年的世界主教會議大會 

邁向世界主教會議:穿越歷史的各個階段

以同道偕行為主題的世界主教會議藉著教宗方濟各10月10日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的感恩祭,已經正式開啓。為了瞭解世界主教會議的由來,我們必須從有關的概念説起。

(梵蒂岡新聞網)會議或教會會議(sýnodus o concilium),這兩個專有名詞不僅關係到非常明確的教會時刻,也令人想到那些銘刻在教會生活中的歷史篇章。教宗方濟各10月10日以一台感恩祭開啓了本屆世界主教會議,這件盛事便也加入到2千年來的這段行程。這一次,整個教會受邀參加會議,共同省思同道偕行的主題。

“Sýnodus”這個古老的詞彙與教會的傳承密切相關。在希臘文中,它由“同”和“道”兩部分組成,表示天主子民一起行走。正如國際神學委員會於2018年公布的文件《在教會生活及使命中的同道偕行》中所指,這個詞彙表達的是召開會議。從公元最初幾個世紀起,就使用“Sýnodus”説明在各級(教區、省區或地區、宗主教區,以及普世教會)召開的教會會議,依照天主聖言和聆聽聖神,一起對教義、禮儀、法典和牧靈的問題進行分辨。

拉丁語Sýnodus 和 Concilium雖然在詞根上不同,卻有共同的意思,都是指召開“教會會議”。後者豐富了前者在詞義上的内涵。因此,“教會會議”的經歷乃是“一起行走”的經歷。眾信徒都是“同道人”,旅程中的同伴,蒙召見證和宣講天主聖言。

根據上述文件的表述,同道偕行或衆議精神(Synodality)是“教會的組成幅度,天主子民經由教會呈現出來”。自建立之初,教會就聚在一起討論需要加以深化的問題。教會的這些會議尤其被用來作為特定的場所,以便解決地方主教無法單獨處理的問題。但也有一些關乎整個教會的問題需要召集這樣的會議,例如公元325年在尼西召開了首屆“大公會議”。

在第一個千年中,召開了幾次大公會議。常務教會會議則在東方教會的生活中一直具有重要的角色。從第5世紀起,教會會議在羅馬也很活躍,隨後於中世紀逐漸發展為在西方教會舉行的大公會議。其中之一就有康斯坦茨大公會議,以此結束西方教會的分裂。

另一次是特利騰大公會議,為回應宗教改革而召開。1869年至1870年在梵蒂岡召開的大公會議確定了教宗的首席權和享有不會錯誤的特恩。世界主教會議的誕生則與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教會經歷有關。

那麽,何為世界主教會議?在梵二大公會議中,與會神長們逐漸形成一種渴望,願意鮮活地保持名副其實的集體領導精神。出於這個目的,保祿六世教宗1965年9月15日頒布《宗徒的關懷》手諭,為全教會設立世界主教會議。這是全球主教襄助教宗治理普世教會最具體的方式和體現。

首次世界主教會議於1967年舉行,主要討論“保存和加强公教信仰及其完整性、它的活力、發展,以及它在教義和歷史上的一致性”。正如教宗方濟各在《主教共融》宗座憲令中所提到的那樣,世界主教會議是“梵二大公會議最珍貴的遺產之一”。“從那時起,世界主教會議在其結構上是新的,但它的啓迪卻非常古老,為羅馬教宗提供了有效的合作”。

鏈接網址: www.vaticannews.cn

2021 October 12, 13:29